杨之华: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创建时间:  2021/04/05  甄杰     

3158

1946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蒋介石迫于压力,同意释放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员,并指示张治中负责办理此事。张治中临行前,周恩来请张治中务必救出被关押的这批难友,并将他们安全送到延安。周恩来还特地对张治中说:“这里头有杨之华,是你认得的,到迪化时可和她联系了解一下情况。”(余湛邦:《由新疆护送中共人员回延安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21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96页—97页)张治中没有辜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重托,他自己在回忆录中称,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以后“随即通知被囚中共人员,他们派了六位代表来见我(其中有杨之华、高登榜等。杨当时化名杜宁,她是瞿秋白先生的夫人,也是我在上海大学的同学),我招待他们吃饭谈话,温言安慰,并说一定派员护送大家回延安。”(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57页)后来,张治中派得力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一个月的艰苦跋涉,最终将杨之华等被盛世才关押数年之久的共产党员及其家属100多名蒙难人员送抵延安。

杨之华,又名杜宁,浙江萧山人,生于1901年。1919年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投身于五四运动的浪潮,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1920年初来到上海,在《星期评论》工作。当年6月,《星期评论》停刊,她到一所教会学校任教。1921年1月,回到家乡同萧山衙前镇的沈剑龙结婚,她也到衙前镇小学任教,于11月5日生一女,取名晓光,后来改名为瞿独伊。在衙前镇小学任教期间,她和浙江进步青年宣中华一起从事当地的农民运动,并于1922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又来到上海,于1924年1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4年1月23日的《民国日报》和《申报》都刊登了上海大学录取新生10名的消息,杨之华名列其中。1924年4月出版的《上海大学一览》在“学生一览表”中的“社会学系”一栏中,记有:“姓名:杨之华;年龄:24;籍贯:浙江;通讯处:萧山衙前。”

杨之华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早期党员如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任弼时、沈雁冰、施存统、萧楚女都在上海大学任教,并从事革命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杨之华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上海大学的这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给她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她的回忆中,邓中夏“是学校的总务长,经常在办公室里认真地工作着”,“他和同学们很亲近,常常给我们讲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共产党人的故事”;“张太雷同志愉快活泼,教我们政治课。蔡和森同志严肃庄重,讲授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恽代英同志和萧楚女同志是出色的宣传鼓动家,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讲起话来诙谐幽默,常常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杨之华还说:“这些教师的年纪和同学们差不多,甚至比有的学生还年轻些,但他们讲课时知识渊博,在政治斗争中机智勇敢,所以他们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杨之华:《回忆秋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革命气氛的环境中,杨之华无论在政治思想理论还是在参加革命活动方面,都进步很快。

在杨之华的政治发展道路上,瞿秋白和向警予对她的帮助极大。杨之华进上海大学之时,瞿秋白正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当时,瞿秋白在进步青年的心目中,已经备受敬仰。杨之华到了上海大学,在课堂上聆听了瞿秋白的课,又在革命工作和学校各项活动中经常见到和接触到瞿秋白,深深地感到瞿秋白既严肃又热情,不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高,而且工作负责,充满革命激情。他看问题站得高,且深刻。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些想法和出现的问题,他告诉学生“为什么革命学校的教学方针和革命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都应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于社会学系和其他系同学的关系,他告诫社会学系的学生“不要自以为进步而看不起人家,而应该主动去团结人家。革命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应该带动广大群众去干”等等,这些都让杨之华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还当面鼓励杨之华,作为靠近党的积极分子,“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把学习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更快地进步。”向警予虽然不是上海大学的教师,但由于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也经常到上海大学开会,深入到上海大学女生宿舍,教育和动员知识妇女到工农妇女中去,领导上海的妇女运动。向警予对杨之华很关心,从各方面对杨之华进行教育和帮助,领导她参加妇女运动,让她在实际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1924年,在瞿秋白和向警予的介绍下,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在1924年1月,与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王剑虹结婚。但半年以后,王剑虹不幸因肺病而去世,致使瞿秋白一段时间沉湎于失去爱妻的痛苦之中。后来在和杨之华的接触当中,瞿秋白和杨之华之间有了感情。1924年的11月,在双方家庭开诚布公的共同努力之下,杨之华和丈夫沈剑龙妥善地办好离婚手续,正式和瞿秋白结婚,所以才有了1946年周恩来面嘱张治中到新疆营救杨之华,张治中见到杨之华即开口叫“师母”的这段故事。杨之华和瞿秋白成婚以后,没有再生孩子,而是将杨之华与沈剑龙的独生女儿沈晓光改名瞿独伊加以抚养,瞿秋白对瞿独伊视若己出,瞿独伊则称瞿秋白为“好爸爸”。瞿秋白于1935年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后,杨之华终身未嫁,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杨之华怀着对瞿秋白的爱,保存了当年瞿秋白和王剑虹往来的信件,2018年11月,瞿独伊和女儿李晓云编注的《秋之白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瞿秋白和王剑虹往来信件36封。这些虽然是后话,但可以让我们看到杨之华对瞿秋白深沉而又无瑕的革命感情。

在上海大学求学期间,杨之华以她的炽烈的革命热情和非凡的工作能力,参加了大量活动和工作,给党组织和同学、同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参加上海大学的学生工作。1924年5月,上海大学成立浙江同乡会,杨之华和老师施存统及同学朱义权等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半年以后,到了11月16日,江浙同乡会举行改选,杨之华又获得连任。1924年10月13日,上海大学成立第一届学生会,选出委员10人,其中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杨之华当选为正式委员。而当时杨之华还只是社会学系一年级的学生。

第二,参加平民学校和工人夜校工作。开展平民教育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致力的一项工作。1924年4月15日,上海大学成立了平民学校,杨之华担任了教员,每周有2个课时的国文课,还担任二级四班甲组的指导员。为了启发工人觉悟,在邓中夏、李立三的领导下,党组织在工人居住区办起补习班,并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沪西工人俱乐部。上海大学的学生刘华和杨之华在里面主持工作。在杨树浦工人居住区域,杨之华还担任了党创办的民智平民学校负责人,她经常给工人上课,传授知识,启发工人觉悟,有时还为工人演唱《国际歌》。她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学员讲解,很受工人的欢迎。正如杨之华的同学阳翰笙在回忆文章中讲到的,“女工中最有威望的是杨之华”,“杨之华会说上海话,工人听得懂,也有经验,工人的痛苦她知道,还可以用工人的语言来说话,所以工人非常拥护她。”(阳翰笙:《回忆上海大学》,《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

第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10月10日,在北河南路(今河南北路)的天后宫举行庆祝辛亥革命13周年国民大会,国民党右派喻育之等一手制造了“黄仁事件”,上海大学学生黄仁被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流氓殴打致死。杨之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和一批同学参加了这个会议。在黄仁被殴受伤以后,杨之华和同学一起将黄仁送到宝隆医院。当晚,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留在医院看护黄仁。午夜,瞿秋白来到医院看望黄仁,黄仁已进入弥留状态。瞿秋白对悲愤不已的杨之华说:“不要气,只要记”,使杨之华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嘴脸有了新的认识。1925年2月2日,上海内外棉八厂发生了日本领班毒打一个女童的事件。2月9日,内外棉八厂全厂工人为此而罢工,其他五厂、七厂、十二厂的工人也跟着罢工。一万多工人在潭子湾空地上举行抗议集会,白布大旗上写“反对东洋人打人”。邓中夏和杨之华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当大家知道杨之华是上海大学学生时立刻对她表示热烈欢迎。在上海大学教授、中国早期共产党人沈雁冰的眼里,杨之华无论在学校中的活动还是参加工人运动,“都显示出了她非凡的活动能力和卓越的组织才能。”(茅盾:《我走过的道路》,转引自《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113页)。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爆发以后,杨之华和上海大学的师生一起,参加了宣传队,上街游行,经历了血与火的斗争考验。1926年2月2日,上海反对日本出兵行动委员会召集各团体代表举行成立大会。出席会议有100余团体,200余人。杨之华被推选为主席。作为瞿秋白的妻子,在瞿秋白遭到反动当局通缉,转入地下斗争以后,杨之华根据党的指示很好地做好了配合工作,协助瞿秋白开展革命工作。

第四,在向警予领导下从事妇女运动。在杨之华眼里,向警予“是一位很有学问、很有能力的革命活动家,是一个立场坚定、埋头苦干、以身作则的优秀的党的领导干部”(杨之华:《回忆秋白》,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在上海大学,杨之华和同学张琴秋、王一知、钟复光等都在向警予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妇女运动,她从向警予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正是向警予和瞿秋白一起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5日,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诞生,杨之华被选为主任。1925年10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向警予和蔡和森、李立三等一起到苏联莫斯科学习。临行之前,向警予对钟复光说:“我不久要到苏联去学习了,党中央妇女部的工作,由杨之华同志负责。她很能干,又热心,常穿着工人的服装在工人区工作,你是知道的,今后你在她领导下要努力工作。”(钟复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怀化市委编:《向警予纪念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9页)这是钟复光在1985年6月29日写的一篇纪念向警予的文章中记下的一段话,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向警予对杨之华的高度评价。

1925年1月,杨之华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妇女部委员,同年10月接替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代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同年12月创办《中国妇女》旬刊。1928年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会议。此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杨之华也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担任党小组长。1930年,和瞿秋白一起回国,仍担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并在上海协助瞿秋白进行“反文化围剿”的斗争。1934年初,杨之华调任上海中央局组织部秘书。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后,杨之华被党中央安排去苏联参加第七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曾任国际红色救济会常委。后进入东方大学中国部边工作边学习。1941年回国途中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扣押,在狱中关押了整整4年。杨之华和战友们在狱中互相砥砺,坚持斗争,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崇高气节。1946年通过中国共产党委托张治中解救出狱后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不久,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并赴晋西北参加土地改革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委。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长期关押,1973年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1977年7月,中共中央为杨之华平反昭雪,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和追悼会。(来源:胡申生)


上一条:赓续红色基因 追思革命先烈——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百年上大、红色传承”——来听上海大学讲述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