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师生十年如一日抢救发掘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总书记今天的回信,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

创建时间:  2021/02/19  甄杰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新华社2月1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并强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11月14日,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长期致力于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工作。研究会的特点是两支队伍的结合,会员的基本构成,一是新四军与军队退下来的老同志;二是全市高校与有关部门从事党史、军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志于新四军历史研究的其他人员。学会成立以来,经新四军老战士和从事党史、军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在新四军历史研究、资料征集整理和弘扬革命传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图片


上海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府”,具有百年历史,并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红色基因。上海大学重视在赓续红色基因中立德树人,在讲述革命故事中传承红色文化。上海大学联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持续创作百集《红色传承》纪录片,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和效果。



早在2012年,在上海大学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王晴川老师,就联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余江如(开国少将余光茂将军之子,现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同志,整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和电影学科的师生力量,开展了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工程。以客观记录和人物采访的方式,记述在世的老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老战士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与峥嵘岁月,讲述在革命战争年月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十年来,在上海大学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鼎力支持下,团队已创作完成100集《红色传承》电视纪录片,并已经全部在上海广播电视台视频点播平台分20期(批次)上线播出。上海大学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打造的《红色传承》创作团队已经采访过一大批革命老战士,包括老红军战士胡守富、洪明贵、胡绵弟、张力雄、孔诚、杨曾鹏(女)、梁金玉(女)等。师生们采访过的部分红军老战士(如洪明贵、胡绵弟、胡守富、孔诚)、新四军老战士(如陈尔胜、阎道章)、八路军老战士(如贾德发)和老地下党员(如刘燕如)等已经离世。相关采访资料也成为了宝贵的革命文献。


图片





通过策划、制作《红色传承》电视系列纪录片,学生们能够很快掌握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规律和方法,大大促进了艺术创作技能的提升,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得到了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们参与了创作工作之后,不仅在新闻传播业务上很快上手入门,也在采访和创作的过程中,直接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十分明显。这种教育,将立德树人与革命传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与革命文化发掘和红色基因传承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是在人才培养中发掘革命故事,在文化传承中培养专业人才。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晴川,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余江如同志感到非常激动。他们表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坚持创作好《红色传承》系列纪录片,把立德树人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红色传承》创作团队的同学纷纷表示,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使他们倍受鼓舞,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创作好《红色传承》系列纪录片,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创作团队学生热议(部分)


2019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马宣

从初期的搜集资料、撰写文本到中后期的拍摄与剪辑,我体悟到中国战士伟大的革命精神,敬畏他们的勇敢与坚持。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更应该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坚毅,传承他们永不放弃的优秀品格。留下红色记忆是我们创作的初心与使命,我们会继续砥砺前行,勇敢前进。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新四军烈士们的后代,走访了烈士陵园与纪念馆,接触到了许多从前没有接触到的领域,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2019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汤晓洁

能够参与到《红色传承》系列纪录片的创作工作来是我的荣幸,让我不仅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能结合专业所学将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呈现在大众的面前,让红色遗产得以保存,红色资源得以流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创作好纪录片,团队成员克服重重艰难重走红色足迹,深入田野乡间挖掘红色故事。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之后,我感到特别振奋。虽然我目前所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我们的坚持与努力是有意义的,不仅是我们在致敬这些英雄,祖国和人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们!接下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与工作,用更完美的作品来致敬这些老战士们,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020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王萌萌

在建党百年之际,有幸加入了上海大学和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新四军英烈的纪录片”创作当中。在进行“新四军二师六旅组织科长徐康明”这位英烈的故事过程中,我们不仅在上海本地对其家属进行了采访,同时也去了英烈的家乡安徽省,拍摄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悟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人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民族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丰碑永存。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20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额伊勒斯格

2020年9月起,我有幸参与到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制作的“新四军英烈纪录片”的制作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重读了中国革命历史,重新体会到新四军革命烈士忠诚不渝的信念、奋勇抵抗的担当、舍身忘死的坚守与百折不挠的坚韧。“新四军英烈纪录片”工作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环,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讲述新四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能够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努力。


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杨子巍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老战士们的革命故事,他们“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作为未来的“新闻人”,我们应当把专业技能和发扬红色文化结合起来,用镜头、声音和文字把那些亟待表达的红色故事展现给世人,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我们的镜头正跟随老战士们的脚步在中华大地上探寻革命故事,我们正努力变成一个个音符,为唱响建党“百年华诞”献曲。


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张新宁

为了抢救和挖掘新四军老战士的革命故事,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工程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支持下得以开展筹备。为了此次创作,我们先后奔赴福建福州、浙江上虞等地进行采访和拍摄,走访当地群众,采访相关专家,重走红色足迹。一方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关于新四军革命烈士的生平和他们的革命热情;另一方面,革命历史的细节也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通过此次拍摄实践,对于新四军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我从最初的书面认知到现在的亲身感受。身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勇担重任,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永葆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


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 田洪敏

通过这次的活动,走访革命旧地,采访革命前辈,聆听他们的故事,回顾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我看到了一场场战争中的革命先辈的坚持、智慧感情以及牺牲,没有老一辈革命先辈的付出,就没有如今的繁华盛世。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许多革命英雄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那段光辉的岁月故事值得我们铭记。通过拍摄、采访的方式纪录他们的故事也是一种铭记的方式,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这次的拍摄以及采访活动,能够参与、怀念、传播那段历史,铭记革命精神。



上大师生将以此为感召和动力

自觉践行 砥砺奋进

深入推进校史工程

传承英雄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为建党百年献礼!


上一条:“百年上大、红色传承”——来听上海大学讲述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下一条:回望红色校史 赓续爱国基因 | 上海大学原创校史剧《红色学府》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