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巧作舟!这位“很拼”的上大教授请了解一下!

创建时间:  2021/05/10  甄杰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一部讲述军医故事的《红十字方队》点燃了不少“80后”的热血青春梦,也让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医学院副院长的肖俊杰教授回忆起这部电视剧时,眼里依然熠熠生辉。对于当年正在读中学的肖教授来说,这部电视剧不仅在他的心中播下了医学的种子,也直接影响了他高考志愿的填报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从医学生到医学工作者,再到医学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医学成了他愿为之奋斗一生的热爱。


学海无涯,苦、巧作舟”

2012年初,从同济大学临床医学系内科学专业博士毕业的肖俊杰通过了多所高校的招聘面试。但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上海大学愿意给当时29岁的他一个独立实验室。还在犹豫时,导师陈义汉教授的一通电话点醒了肖俊杰。“我导师问我想不想成立一个自己的实验室,我说想,他说那上大的机会不就摆在你面前吗?”



从2012年到2021年,从30平方米的实验室到如今近400平方米的研究所,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业界颇有声誉,9年间,肖俊杰教授带领他的实验团队,求发展、创双赢,一路过关斩将、攻克难关,独辟蹊径地提出了运动对于心脏影响的“一石三鸟”效应(在运动中变化的分子往往对于心肌细胞有促进健康肥大的机制;运动可以使得心肌细胞的数目增加,即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效应;运动可以帮助心肌细胞抵抗凋亡)。正是凭借这个独特的切入点,肖俊杰及其团队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学海无涯,苦、巧作舟。科学研究,既要苦,也要巧,两者缺一不可。所谓巧,指的就是研究的切入点要独特。”正是凭借着肯吃苦、能吃苦的韧劲和善于创新的巧思,肖俊杰及其所带领的心血管研究所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今,肖俊杰带领的上海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已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领域里最大的团队之一,它不仅被评为“上海大学创新工作室”,也斩获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本科生团队在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特等奖。他指导的本科生中有4位获得宝钢奖学金,3位获得校长奖学金,1位获得国家奖学金,1位获得光华奖学金,35位获得其他校级奖项。而心血管研究所的老师,每一位都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有一位老师被评为“上海市启明星”,有三位老师被评为“上海市晨光学者”,有五位老师是“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



做科研是不能抱有功利之心的”

很多学生给肖俊杰教授的评价是“很拼”。在同济大学求学的时候,肖俊杰就经常因为做实验而废寝忘食。实验台不仅是他的工作台,也成了他的临时床铺。到上大任教后,他的“拼劲”不减分毫,在肖俊杰看来,这一切都源自心底对医学研究赤诚的热爱。

2003年SARS的爆发深深触动了当时还是大学生的肖俊杰,也让他明白了科研的重要性。身为医学生,他认为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更应该加强研究,要认识医学的规律,这样才能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做更多、更大的事情。自那之后,肖俊杰就像“长”在实验室似的,寒暑假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实验室里的“大体老师”(志愿捐献给医学研究的遗体)让肖俊杰对生命肃然起敬,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医学的意义与价值,对科研的认识有了更大的纵深和“生命制高点”。



博士毕业后,曾有企业以高薪聘请肖俊杰。“尽管企业提供的年薪很高,但是企业里的科研工作可能说停就停了。”对于科研纯粹的热爱使得肖俊杰放弃了高薪,毅然来到高校任教。而他也希望他的学生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他的实验室,而非奔着各项荣誉而来。“参加比赛也好,获奖也好,发表文章也好,所谓的荣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脚踏实地投身研究时的衍生品。它不应该是目的,它只是副产品。”肖俊杰始终坚信,做科研的人不能是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如果没有对学术的由衷的热爱,谁都不可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长远。而是否怀有对科研的“初心”,也成了他选择学生时的唯一标准。



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成就感”是肖俊杰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字。无论是在学生时期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刻苦钻研,还是成为高校教师后在教学岗位上的勤勉耕耘,抑或是兼任医学院副院长参与医学院的筹建工作,肖俊杰在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和学科建设上,始终凭借其为理想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以及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早在学校筹建医学院之初,肖俊杰便加入到了筹建工作组中,担任了其中一个子项目的负责人。在此期间,肖俊杰事必躬亲,参与了交叉学科博士点的设立以及药学硕士学位点的申请等工作。

让已是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的肖俊杰教授兼任医学院副院长代表了信任与认可,也意味着更多的任务、更重的担子与更大的责任。肖俊杰教授将之看作为挑战自己的机会。“能够参与并推动上海大学医学院的建立,我觉得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等到二、三十年后再回望人生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学校的支持下,医学院获批了上海大学第一个医学类的省部级平台——上海器官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肖俊杰教授希望这一研究中心,能够为上海大学所有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依托性的平台,帮助他们进行更多促进人类生命健康的研究工作。肖俊杰教授积极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一体化建设,他也坚信,“上大医学院一定能在众多高校医学院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有竞争力、有显示度的高水平的医学院”。



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成功和成才,首先要有脚踏实地干实事的恒心,不能好高骛远;其次要有底线,讲原则,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事情,而不能做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事情;第三,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同时要有为理想积极奋斗的信心、决心和实际的行动。

——肖俊杰

对生命尊重、对科研热爱

肖教授用他的活力和坚持向我们展示了

上大青年师者的坚持和理想

以医为媒,不负热爱

踌躇满志,奔赴下一场挑战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


上一条:做难事,必有收获 | 专访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苗中华

下一条:沉得下心,吃得了苦,一位上大博士学子的科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