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以“渔阳里与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第五届渔阳里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分别发表致辞讲话。成旦红书记指出,从渔阳里到上海大学,是红色血脉的赓续,是革命精神、实践的传承。渔阳里是中共创建时期重要的核心活动区域,也是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聚合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地,而上海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第一个高等学府,是传播马克思主义、酝酿反帝爱国运动的堡垒,在中共党史和革命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两者在时间衔接、人员构成、精神特质和实践层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渊源。徐建刚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地、最早的中央机关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源头;他对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渔阳里研究会已经成为上海社科界有影响的专业学会,在渔阳里党史资料收集、研究和宣传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连续举办的渔阳里文化学术论坛汇聚了党史研究的相关人员、革命前辈的后代,成为上海社科界的品牌项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分别就渔阳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渔阳里的研究开发工作等方面作了主旨发言。章百家主任认为,建党史不是最新的题目,但是最难做的,因为留存档案资料比较少;创建史研究需要将早期参加建党人物与时代背景和整个中国社会状况相结合,渔阳里研究在拓宽研究视野的基础上,是大有可为的领域;渔阳里学术论坛作为学术共同体,可将相对碎片化的研究加以整合,希望更多年轻学者加入,这样就更加有持续性、有生命力。忻平教授“渔阳里建党先驱与伟大建党精神”发言认为,第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建党先驱开展的伟大建党全过程之中。建党先驱在渔阳里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组织建党工作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渊源;第二、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伟大建党先驱身上;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因此,渔阳里与党的发起、初建的关系研究还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苏智良教授“初心之地渔阳里”的发言认为,老渔阳里2号是建党指挥部;从当时老渔阳里2号的朋友圈来看,共产国际代表和渔阳里的关系,很值得深入研究,这个研究领域有待新资料的发现;在大力加强研究的基础上,当务之急是保护、开发好渔阳里这个“初心之地”。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后人俞秀松之子俞敏,施存统侄子施根叶,陈公培外甥女曾晓庄发表了感言,表示愿为渔阳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曾景忠、鲍家树、邵雍、李瑊、韩洪泉、谈思嘉、姜楠、蒋杰、王建军、王佩军、王豪斌、马然等与会学者围绕着“渔阳里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主题,从渔阳里与伟大建党精神、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渔阳里的史料发掘以及渔阳里的开发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做了总结发言,认为这次会议具有鲜明的理论导向、深厚的历史内涵、深刻的学科价值、重要的现实意义。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瑊对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大家明年再见。
此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指导,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俞秀松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青少年国际交流中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开天辟地》课程组主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国防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校的学者,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文化场馆领导以及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党的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历史性的时刻,本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深入发掘“渔阳里”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推动老渔阳里2号的研究宣传与保护利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